双性精跪趴灌满/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在线观看网站人成亚洲小说/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

400-888-9073

全國學習專線 8:00-22:00
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
集醫學研究、醫藥研發、康復保健、技術培訓于一體的醫學科研機構  弘揚祖國醫學,挖掘中醫精髓  致力于祖國傳統醫學衛生事業,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醫藥精髓  
您當前的位置: >北京瑾學網 >北京培訓學校 >中醫正骨操作手法

北京中醫推拿學校新聞

中醫正骨操作手法

發布時間:2019-05-10 11:55:43 已幫助:822人 來源: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

中醫正骨操作手法

中醫正骨操作手法

骨頭脫臼是最常見的事情,這時候醫院高昂的醫藥費就是最頭疼的事情,其實中醫正骨推拿也可以治療脫臼等問題,中醫正骨推拿即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相信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小編為大家找來了具體的內容介紹,一起來了解下吧。

新聞內容:
1、環樞關節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頭稍后仰,術者站于患者側方,一手拇指頂按住患者第二頸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頜部,手掌繞過對側耳后,夾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漸用力將頸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礎上,使頸椎旋轉至有阻力的位置,隨即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動,頂按棘突的拇指同時協調用力下按。此時常可聽到“喀嗒”一聲,并且術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動感,表示手法成功.

[操作要領]

1、先拔伸頸椎,在拔伸的基礎上再旋轉。

2、向齒狀突偏向側旋轉,拇指將第二頸椎棘突向對側頂按。

3、要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控制旋轉的力度,切忌過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療環樞關節半脫位。

2、頸椎斜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頭略前俯,頸部放松,術者站于其側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腦部,另一手托起下頜部,兩手協同動作,使頭向健側側偏,向患側慢慢旋轉(即左側病變,向左側旋轉;右側病變向右側旋轉).當旋轉至有阻力時,稍為停頓片刻,隨即用力再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約5-10度)的快速扳動,此時也常可聽到”喀嗒”的聲響,一達到目的,隨即松手。

[操作要領]

1、根據頸椎病變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動.

2、當頸椎旋轉至有阻力時,旋轉扳動的范圍不能超過5-10度.否則容易造成損傷.

本法整復頸椎各關節錯縫,間縫變窄,排列紊亂,頸椎周圍軟組織痙攣.臨床常用于治療頸椎病,頸椎失穩癥,頸椎小關節紊亂,滑膜嵌頓,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間盤突出癥,落枕,項肌疲勞,痙攣等病癥。

3、頸椎側屈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術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彎頸椎凸側的橫突處,另一手手掌抵住其頭對側顳部,兩手協同用力,使頸椎緩緩向頸椎凸側側彎,彎至有阻力時,再做一個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動。

[操作要領]

1、在快捷扳動的瞬間,雙手要同時相對用力.

2、術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頸椎橫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

3、嚴格掌握側屈扳動的幅度.

本法有糾正畸形,整復關節錯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頸椎側彎,如頸椎病,肌性斜頸,落枕,小關節紊亂癥等.

4、頸椎定位旋轉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低頭10-15度.術者站在其側后方,一上肢肘關節屈曲用肘窩將其頜部托住,并用上臂與前臂和手將其頭部環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頂住患者頸椎棘突偏患側的后外側緣.然后用固定頭部的上肢將患者頭部向左右方向輕輕旋轉.待其放松后,再將其頭部向患者頸椎棘突偏歪側拖轉至有阻力時,略微停頓,再做一個瞬間快速的小幅度旋轉牽拉動作.同時,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復位。

[操作要領]

1、術者抵按患者棘突之拇指面.一定要著實,部位須低在偏歪側的后外側.

2、操作時使頭頸部向棘突偏歪側旋轉,拇指面向相反方向推偏歪棘突.

3、雙手要協調配合.

本法是一種可定向,定位矯治單個頸椎椎體扭轉的整復手法,主要用于治療由于頸椎病、頸椎失穩癥、頸椎小關節紊亂、半脫位等導致單個頸椎椎體發生扭轉之癥。

5、仰臥位頸椎旋轉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仰臥位,去枕,術者坐于其頭側,一手托捉住其下頜部,另一手托其枕部,雙手將患者頭部托起,輕輕左右旋轉使期放松,然后向患側方向旋轉到有阻力時,略停頓后、在瞬間旋轉5—10度,后將其回旋到起始位。

[操作要領]

操作時術者將患者頭脫離床面約10——15度,勿離床面過高。

本法患者全身容易放松,適用于年老體弱,椎動脈型頸椎病眩暈不宜坐位操作者。

6、頸椎微調扳法:

[操作方法]

1、坐位頸椎側屈微調扳法。

患者坐位,頸部放松,術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拇指按頂頸椎錯位偏凸的棘突,另一手掌根頂住頸跟部,將下頸椎向患側側屈至限制位,然后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作一快速的推動,拇指頂按頸椎棘突使錯位整復。

2、側臥位頸椎側屈微調扳法

患者側臥位,墊一平枕,術者站于床頭,一手按住患者頸部并以拇指抵住偏凸之頸椎棘突,另一手托住其下頜并用前臂托住面頰部,先將患者頭頸向上側屈至30度,然后兩手協調,做一突發而有控制得力量,一手擴大側屈幅度3至5度,另一手拇指向下頂推偏凸之棘突,即可整復。

3、俯臥位頸椎橫突按壓微調搬法

患者俯臥位,若其頸部肌肉痙攣不明顯,則在其胸部及頸前墊一軟枕,使頸部處于前屈中立位,術者站于其頭部,先以一手置于頸椎錯位偏突側,拇指按住錯位頸椎后突的橫突后結節,另一手置于其下位椎體對側的橫突后結節,先以較和緩的節奏和力量,將橫突向下施加壓力震動,當患者肌肉放松時,適時以短促,輕巧,有控制的力將橫突向上推沖,使之松動或整復。此法適用于中下頸椎段的錯位的整復。

4、俯臥位頸椎旋轉微調扳法

患者取俯臥位,旋轉頸部,使患者頭旋向患側,使上頸段處于彈性限制位。術者兩拇指并攏或重疊,按壓于錯位椎骨棘突起側,先以較和緩的力量和節奏,將棘突向內下方施加震動,當患者肌肉放松時,以短促,輕巧,有控制得力量按壓棘突,使其整復。本法操作時拇指的著力點也可在對側后凸的棘突。本法適用于上頸椎段頸椎錯位的整復。來自醫學之聲微信號vom120

[操作要領]

1、錯位椎體的定位要準確,拇指著力點要與之相一至。

2、兩手用力要協調,短促,輕巧,快速完成。

本法用于整復頸椎錯縫。臨床適用于頸椎病,椎體不穩,頸椎小關節紊亂等引起的頸椎椎體微小錯位。其中,定位頸椎側屈微調扳法適用于整復下頸椎段的錯位;俯臥位頸椎橫突按壓微調扳法適用于中下段頸椎病的錯位整復;俯臥位頸椎旋轉微調扳法適用于上段頸椎病的整復。

7、擴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雙手十指交叉扣住,置與頸項部,術者站于其身后,用一側膝部頂住患者第5—7胸椎棘突處,兩手托握住其兩肘部,使患者身體緩緩地做前俯后仰被動動作,待其放松后,再作后伸運動到有阻力時,術者雙手同時向后發力,快速小幅度的將其兩肘向后扳動。

[操作要領]

1、扳動時,要讓患者呼吸自然,切忌閉氣。

2、膝部僅起頂按作用,不能在扳動時發力向前頂推。

3、膝部頂按的位置要準確。

4、扳動時用力不可過大,否則容易造成岔氣,或損傷肩肱關節。

本法具有整復肋椎關節錯縫的功能,臨床常用于治療岔氣,胸痛,胸悶,肋椎關節微小錯縫等癥。

8、胸椎對抗復位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雙手十指交叉置于后頸部,術者站于其后,用一側膝部頂住上胸段患部,兩手分別從患者兩掖下前伸,抱住患者兩側肩部前方,然后囑患者做小幅度前屈后仰活動,待身體放松后伸有阻力時,術者兩手向后,向上牽拉扳動。

[操作要領]

同擴胸扳法。

此法適用于上胸段肋椎小關節紊亂,微小錯縫之病證。

9、俯臥位抬肩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臥位,上身放松,術者站于患者胸椎棘突偏斜方,以一手掌跟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一手由后向前從腋下穿入托扶住其肩前部并向上抬起至有阻力位置,然后兩手協調用力,做相反方向運動,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發性扳動,使之復位。

[操作要領]

1、患者放松,保持自然呼吸。

2、旋轉到有阻力時,增大扳動的幅度,要控制在5度左右。

此法是有整復肋椎關節錯位之功能,適用于第八胸椎以上節段的肋椎關節微小錯位的整復。

10、上胸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兩上肢上舉180度,兩手掌交叉重疊,術者站在其側后方,一手拇指面頂住在上胸段正位胸椎的棘突上,一手在前用前臂抱按住患者兩上臂下端近肘關節處。然后讓患者挺胸至有阻力時,術者抱按患者上肢之手向后扳動其雙上肢。同時,另一手頂按棘突之拇指向前快速推按患者棘突,使后突的胸椎向前復位。

[操作要領]

1、抵按胸椎的拇指定位要準確。

2、在快速扳動時,拇指要用較大的力量向前抵按住著力部位,固定患者上身不向后傾,以扳動的力點在患部。

本法對胸椎后凸畸形有整復作用。常用于治療青年駝背,青少年姿勢不良性胸椎后凸,駝背等病癥。

11、下胸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臥位,術者站于其一側,一手手掌抵按在下段胸椎棘突處,一手手掌及前臂托住患者胸正中部,將其胸部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時,兩手協同將其上身在向上托舉扳動和向下按壓胸椎棘突處,同時瞬間快速發力,使其后伸幅度擴大5至10度。

[操作要領]

1、本法適用于下段胸椎,故按壓胸椎棘突的位置要準確。

2、按壓棘突部的手掌要用力固定其位置,以免將整個上身向后托起。

本法主要用于下段胸椎及胸腰椎結合部脊柱后凸畸形的整復,臨床常用于治療青少年姿勢不良性脊柱畸行等病證。

12、下段胸椎旋轉頂定位扳法

[操作方法]

以棘突偏向左側為例。患者坐位,騎跨于治療床上,使骨盆固定,兩手十指交叉抱置于后頸部。術者站于其后側方,左手拇指頂按住偏歪之棘突,右手從患者右側掖下穿過,通過下頜,抱按住對側肩部,然后囑患者主動低頭前屈彎腰,當前屈至術者左手拇指感到棘突活動時或該部位緊張時,穩住該體位,然后左手扳動患者肩部,限度使其旋轉至有阻力時,略停頓,再兩手同時用力,右手瞬間加大旋轉角度5—10度,左手拇指將偏歪之棘突向對側頂按。次時常可聽到“喀嗒”的響聲,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動感。

[操作要領]

1、當前屈至力點時再旋轉椎體,此時不能再前屈,否則易改變應力點,不能扳動患椎。

本法可定位整復下段胸椎錯位,側彎。臨床常用于治療下段胸椎小關節紊亂證,失穩癥以及胸腰椎聯合側彎等病癥。

13、坐位腰椎旋轉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端座位,兩腿分開,術者站在其一側,用一腿跨站在其兩腿中間,一手抵握住患者近術者一側肩后部,另一手從患者另一側掖下伸入,抓握住其肩前部,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旋轉至有阻力時,再作一個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發性旋轉扳動。

[操作要領]

1、術者用一腿或兩腿固定患者下肢,以防止在旋轉扳動時骨盆隨之移動,影響旋轉應力準確傳遞。

本法對腰椎的整體序列及各椎間關節有整復作用,對腰部的軟組織亦有牽拉與舒展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證,腰椎小關節紊亂,腰肌扭傷等病癥.

14、腰椎斜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側臥位,位于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髖屈膝,將內踝置于下腿膝內側上方,并將上面的手方在身后,下面的手自然的放在身體前側.術者面對患者站立,用一手肘部抵按住患者上側肩前部,另一肘部抵按住臀外上部.然后兩手協同用力,一手將肩部向后下部推動,一手將臀部向前下按壓,使其腰椎旋轉扳動,當旋轉到有阻力時,再做一個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發性扳動,使旋轉幅度再擴大5至10度。來自醫學之聲微信號vom120

[操作要領]

1、腰椎右旋扳動時,取右側在上側臥位,左旋轉扳動時,則取左側在上側臥位.

2、起始扳動時,兩肘要將患者前后反復緩緩搖動,待其放松后,再旋轉至有阻力位置扳動.

3、一般利用上段或下段旋轉的角度調整其應力點.即扳L4-S1時,將其患者肩部向后下推的幅度大一些.臀部則向前下按下的幅度小一些,使其腰椎旋轉的應力點在L4-S1位置.扳L2-L4時則反之.

本法對腰椎的治療功能和治療范圍基本與坐位腰椎旋轉扳法相同.但定位較準確.加之由于取側臥位,患者的全身容易放松,故在臨床常用.

15、仰臥位腰椎斜扳法

又稱仰臥位腰椎旋轉扳法.

[操作方法]

以右側旋轉扳動為例,患者仰臥,右側上肢自然放松外展,同側下肢屈髖90度,自然屈膝,左側下肢伸直.術者站于其左方,用右手掌扳壓其右側肩部,將患者右肩緊壓固定在床面,左手握住其右側膝上部,將右腿向下側牽拉,使其盆骨隨之向左側旋轉到有阻力時,再將其右腿向左下方做一快速小幅度的推沖動作,使其腰椎旋轉幅度再擴大5-10度.左側旋轉扳動時則動作與此相反。

[操作要領]

1、壓肩之手要用力將其肩部固定在床面,不能讓其離開,否則影響旋轉扳動的力度及應力點.

2、扳動時上側下肢須屈髖90度,自然放松.

本法在左右旋轉扳動時患者不用翻身變換體位,比較方便.除同腰椎斜扳法具有相同的功效和主治外,對骶髂關節扭傷極其錯縫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16、腰椎定位旋轉扳法

[操作方法]

以向右側旋轉為例.患者坐于無靠背的方凳上,助手用雙膝夾住其左膝兩側,并用雙手按壓住其大腿根部,將患者固定在坐位上,術者站或坐在其右側后方,用左手拇指抵按住患椎棘突的右后側,右手從其右側掖下穿過,通過頜下,抱按住對側肩后部,先讓患者向前彎腰,彎至應力點到達左手拇指所按棘突時停止,右手將其左肩扳動,使腰椎旋轉至有阻力時,再順勢發力作一小幅度的快速右旋扳動,同時左手拇指發力將患椎棘突向左側頂推。此時常可聽到“咯嗒”的響聲,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動感。復位后右手立即將其上身扶正至端坐位。

[操作要領]

1、助手要將患者一側下肢壓緊牢牢固定其骨盆,不能讓其發生轉動。

2、必要時也可用另一助手在側前方抱按住患者兩肩部幫助術者旋轉扳動。

3、快速旋轉扳動時,雙手要同時反向發力,特別是按棘突之拇指,著力點要穩,準,不能滑脫。

本法可定位整復腰椎棘突偏歪,并可矯正各種原因引起的腰椎側彎。臨床常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小關節紊亂,滑膜嵌頓,腰椎失穩,腰部軟組織扭傷等病證。

17、腰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1、單腿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臥位,術者站于其一側,用一手掌按壓在患椎棘突上,另一手提握住其對側大腿下端前方,將其慢慢抬起后伸至有阻力時,再用力向上做一個快速的提拉動作;按腰之手同時向下發力快速按壓棘突。

2、雙腿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臥,術者站于其一側,用一手掌根按低在受術腰椎棘突,一手前臂與手掌托住其兩大腿前側近膝關節處,縵縵將其兩側下肢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時,再用力向上快速地托抬其雙腿,另一手同時用力向下快速按壓腰椎棘突。

3、跪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臥,術者站于一側橙子上或床邊,用一側膝部頂按住患者受術腰椎棘突,雙手握其同側(術者站立側)下肢踝部(或抱住其大腿近膝關節處)向后牽拉至有阻力時,再向后做一有控制的快速提拉。同時頂按棘突的膝部用力下按。

[操作要領]

1、下肢應向正后方向提拉或托抬,按棘突的方向亦應為正下方。

2、跪式操作時,應注意控制力度,不可過大。

本法能矯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腰椎后弓畸形。臨床常用于治療腰推間盤突出癥,青少年姿勢不良性腰椎后凸等病證。對腰椎滑脫癥,椎弓根崩解者禁用。

18、骶髂關節扳法:

[操作方法]

1、骶髂關節后伸板法:

患者俯臥位,術者站于一側,一手掌根按壓在患側髂后上棘處,另一手提握住患側大腿之前下端,將其下肢緩緩抬起至有阻力時,再發力將其向上快速提拉,同時另一手向下快速按壓髂后上棘。

2、骶髂關節側位扳法

患者側臥,患側在上,雙手抱于胸前,健側下肢略屈髖,患側下肢屈膝屈髖,使骨盆與床面成垂直狀。術者站于患者對面,一手按于患者肩部,另一手用掌根抵住患側髂后上棘,將其脊柱旋轉至限度時,兩手同時用力,按肩之手穩住身體,同時按于髂后上棘之手作一個有控制的,突發性的,沿患肢股骨縱軸方向的椎壓扳動。

[操作要領]

按壓髂后上棘的手要準確,以應力傳遞至骶髂關節。

本法主要用于整復骶髂關節后脫位。

19、骶髂關節微調扳法:

[操作方法]

1、患者府臥位,術者站于其健則,一手掌根按于患側髂后上棘,另一手掌交叉按于骶骨下端。囑患者咳嗽,術者兩手在其咳嗽時向下快速用力按壓,重復數次后,在患者咳嗽時,按髂后上棘之手向患者腹、外、頭側方向,按骶骨下端之手向患者腹、頭側方向分別快速用力按壓。

2、患者俯臥位,術者一手掌根按住患側坐骨結節的內側,另一手交叉抵于骶骨上端,方法同上,在患者咳嗽時,按于坐骨結節內側的手向患者腹,外、頭側快速按壓,另一手則向患者腹、頭側沖壓,使骶髂關節向相反方向松動錯移。

[操作要領]

1、醫患要配合默切,在咳出時,快速按壓。

2、按壓的方向要準確。

本法可松動骶髂關節,治療骶髂關節的微小錯位,其方法1常適用于骶髂關節前屈性損傷的治療,方法2常用于骶髂關節伸直性損傷的治療。

20、俯臥位骶髂關節復位法:

[操作方法]

1、單人復位法:

患者俯臥位(以左側為例)術者面對患者位于足部,以右足跟蹬在健側坐骨結節上,雙手握患側踝關節,然后在足跟用力向前蹬的同時,雙手用力向后牽住患肢。

2、雙人復位法:

患者俯臥位(以左側為例),雙手向前拉住病床緣。術者站于一側,雙手掌重疊于病變骶髂部,另一助手面對病人,以雙手緊握患側踝關節,作好單腿縱向撥伸準備;然后助手向下用力牽拉患肢,同時術者向下按壓骶髂部,一壓一拉,瞬間完成復位動作。

3、伸腿蹬足法

患者仰臥,雙手向上拉住病床緣。術者站于患側下肢外側,雙手握其患側踝關節,使其患側下肢極度屈膝曲髖,然后向下用力牽拉患肢使其伸直,同時囑患者向下蹬直患肢,反復2-3次。

[操作要領]

患者應放松,醫患配合要默契。

本法具有整復骶髂關節錯位及對局部軟組有牽拉、舒展的功效。臨床常用于骶髂關節扭傷,以及骶髂關節錯位等病證。

21、四肢關節扳法

[操作方法]

1、肩關節扳法:

(1)上舉:患者坐位,術者半蹲站于其前側,將患肢手搭在醫者肩后,肘部放在醫者上臂部。醫者兩手抱住患者肩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時將患肢抬起。

(2)內收:患者坐位,將手置于胸前,術者緊靠其背后穩住其身體,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內收扳動。

(3)后伸:患者坐位,手自然下垂。術者站于患側,用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向后扳動并作屈肘動作。屈肘時要使掌緊貼脊柱上移。來自醫學之聲微信號vom120

(4)外展: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向外牽拉扳動,同時作旋內及旋外動作。也可在上肢外展位,醫者站于患者側方,同上舉扳法進行外展扳動。

2、肘關節扳法:

患者抑臥。術者一手握肘上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肘關節屈伸扳動。可重復進行。

3、腕關節扳法: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用雙手握住其手掌,兩拇指按住腕背部,先將腕關節拔伸,在此基礎上再作屈伸及左右側屈扳動。

4、踝關節扳法: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跖趾部,兩手協調用力將踝關節屈伸及外翻扳動。

[操作要領]

1、扳動時手法應緩緩加力,不可用力過大,速度過快。

2、扳動幅度不能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

本法具有滑利關節,整復錯縫、脫位,松解粘連,矯正畸形,疏筋通絡,恢復肢體關節功能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四支關節功能障礙及扭傷,關節錯縫等病證。肩關節扳法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療肩關節粘連,活動受限等癥。

22、背法

[操作方法]

術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用兩肘勾套住患者的肘彎部,再屈膝彎腰、挺臀。將患者反背起,使其雙足離地懸空,做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以使其完全放松,然后做一突發的快速的伸膝屈髖挺臀抖動動作。此法可連續操作2~3次。

[操作要領]

1、一般應用臀部低住患者腰骶病變部,患者應身體放松,自然呼吸。

2、背起患者后,再作有節律的伸膝屈髖挺臀動作,同時伸膝屈髖挺臀顫動動作要協調,運作幅度不可過大,頻率不宜過快。

背法只適用于腰骶部,具有緩解腰肌痙攣、整復錯縫、還納突出物等功效。治療腰椎關節功能紊亂,腰部閃錯,腰椎間盤突出癥等。

23、拔伸法

又稱牽拉法。

[操作方法]

1、頸椎拔伸法

(1)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后,用雙手拇指頂住枕骨后方,余四肢分別托住下頜部,兩前臂分別壓住患者兩肩,然后逐漸用力向上拔伸。

(2)術者用一側肘部托住患者下頜部,前臂繞過其對側耳后用手掌扶住枕骨部,另一只手亦扶于其后枕部,然后逐漸用力將頸椎向上拔伸。

2、肩關節拔伸法

(1)患者坐位,令助手固定患者身體,術者站于患側,兩手握其前臂與肘部拔伸。

(2)患者坐位,術者以一足抵住患側腋下,兩手握住患側上肢腕部向下拔伸。

(3)患者坐于低凳,患肢放松,術者站于其后側,雙手握住其患側腕部慢慢向上牽拉拔伸。

3、腰部拔伸法:

患者俯臥位,助手站于患者頭頂部,兩手固定患者兩腋下,或讓患者兩手抓床頭,術者站于患者下端,兩手分別握兩踝部,向下用力拔伸。

4、髖關節拔伸法:

患者仰臥位,助手站于其頭頂部,術者站于其患側下端外側,一手抓握住患側膝部下端,一手從患側下肢內下穿過,掖部夾住其踝部,手抓握住另一手前臂部,固定患者小腿及踝部,然后醫者后仰用力牽拉拔伸。

5、腕關節拔伸法: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雙手握住患者掌指部,逐漸用力拔伸,同時患者上身略向后仰,形成對抗牽引。

6、指間關節拔伸法: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7、踝關節拔伸法: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站于其下端,一手托住足跟部,一手握住足背部,同時用力拔伸。

[操作要領]

1、拔伸牽拉的動作要穩而持續,不可用一次突發的猛力。

2、順勢而行,因勢利導,用力恰當,適可而止,切忌粗暴。

本法常用于四肢部和脊柱部,具有整復錯縫、脫位,糾正畸形、解除粘連等功效。臨床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療頸椎病、腰椎病、四肢關節功能障礙,軟組織粘連、攣縮以及小關節錯位,傷筋等癥。本法也是治療骨折和脫位的主要手法,臨床常與旋轉、屈曲等正骨手法配合使用。

24、搖法

[操作方法]

1、搖頸:

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側方,一手托住下頜部,一手扶住頭頂,雙手以相反方向緩緩使頭搖轉。

2、搖肩關節:

(1)小搖法: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患側方,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扶住肘部(使患者手搭在醫者的肘上部)環旋搖動。

(2)大搖法: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患側方,兩腿分開與肩平寬,一手松握腕部,另一手相對以掌背將其慢慢向上托起到160°左右時反掌握住腕部,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肩上部按住,此時兩手協調用力,一手穩按住肩部,一手向后使肩關節由后向前作大幅度轉動至起始位,另一手由肩部滑移至腕部。以次反復操作數遍。由后向前搖則兩手動作相反。

3、搖肘關節:

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患側方,一手固定其肘關節上端,一手握腕關節上端環轉搖動。

4、搖腕:

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患側方,一手握住其腕上,一手握住手掌環轉搖動。

5、搖腰:

患者坐位,術者站于其側后方,一手按住其一側腰部,另一手扶住對側肩部,兩手協調用力搖動。

6、搖髖關節:

患者抑臥,屈髖屈膝各呈90°,術者站于其患肢外側,一手按住膝部,一手托住足跟,做髖關節的環轉搖動。

7、搖踝關節:

患者坐位或抑臥位,術者站于其患者下端,一手托住足跟部,一手握足前掌背部環轉搖動。

[操作要領]

1、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緩和,用力穩妥。

2、在生理活動范圍內因勢利導,切忌粗暴和蠻干。

本法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等功效。適用于四肢關節及頸、腰部,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療關節強硬、酸痛、粘連、屈伸不利等癥。其中搖頸又用于落枕、頸椎病、肩背痛等;搖腰又用于腰腿痛等癥;而肩關節小搖法適用于肩關節疼痛較甚,活動功能障礙明顯的患者。大搖法適用于肩關節疼痛較輕,活動功能障礙不明顯的患者。搖法在使用時,要診斷明確,對年老體弱者慎用,對關節畸形或關節本身有病變者如結核、化膿性關節炎,以及先天性骨發育不良如頸椎齒狀突發育不全等,一律禁用。

25、滾法

[操作方法]

1、患者坐位或臥位,術者肘關節屈曲120°—140°,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自然屈曲,使手背沿掌橫弓排列呈弧面,以手掌尺側著力,前臂帶動腕關節屈曲外旋,著力逐斬向手背近小指側過度袞動,然后,腕關節在前臂的帶動下逐漸背伸,著力面復原手掌尺側著力,如此往返擺動,反復操作。

2、患者坐位或臥位,術者肘關節屈曲20°—40°,拇指自然伸直,手指半握空拳,前臂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輕度的屈伸擺動,以小指、環指、中指指節背側為袞動面,在施術部位進行持續不斷地反復操作。此法亦稱拳袞法或立袞法。

[操作要領]

1、肩、臂、腕放松,肘關節自然屈曲,近小指側著力時120°—140°左右,拳袞時20°—40°左右。前臂主動擺動。

2、手背近小指側袞動幅度要控制在120°左右,即當腕關節屈曲向外袞動約80°,腕關節背伸時向內袞動約40°。

3、腕關節屈曲向外袞時著力較重,背伸向內回收袞動時力量輕,即輕重交替。

[注意事項]

1、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奏,要有明顯的袞動感,不可跳動或手背拖來拖去摩擦。

2、向內、外袞動腕關節屈伸時,不可有沖力使腕關過度屈曲或背伸,否則會出現彈跳感,長期則會引起腕關節慢性損傷。

3、前臂盡量保持中立位下的腕關節屈伸、外旋,這樣可保持的力學狀態。

本法接觸面較大,刺激可強可弱,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滑利關節,解痙止痛等功效。掌背尺側面著力柔和而舒適,深透性強,適用于肩背,四肢等肌肉較薄弱的部位;拳袞刺激性較強,適用于腰、臀等肌肉較豐滿的部位。臨床上常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療風濕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及軟組織損傷類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肩周炎、關節扭傷、頸椎病等.

26、揉法

用大魚際著力稱大魚際揉法;用掌根著力稱掌揉法;用手指螺紋面著力稱指揉法。

脊柱調衡療法的特點

脊柱調衡療法在繼承傳統中醫學的基礎上,溶匯了現代醫學之精華,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其理論基礎即有中醫學經絡學說,陰陽平衡論,筋出槽、骨錯縫,又有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病理學、運動學、生物力學、脊柱影象學、軟組織外科

坐位上頸椎旋轉微調手法

1,【姿勢〕患者坐于凳上,頸部肌肉放松。醫者站于其背后,以一側拇指頂住患者錯位頸椎骨對側后凸的關節突內下側(棘突偏歪側的對側),另一側手掌托住患者下頜支及顳枕骨下緣。

〔動作〕醫者托患者頭頸部之手先將其向上提托,在對患者頭頸施加縱向拔伸力量下引導患者頭頸向患側旋轉10度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頭頸旋轉運動幅度3-5度,拇指同時向上,向外推沖關節突,即可整復。

〔臨床應用〕適用于整復寰枕關節及寰樞關節旋轉型錯位及頸2.3節段旋轉型錯位。

2,側臥位上頸椎十字交叉旋轉微調手法

〔姿勢〕患者側臥于治療床上,棘突偏凸側朝上,頸部肌肉放松。醫者站于其背后,以一側拇指自上而下頂住患者錯位頸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上一椎之同側下關節突,兩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關節。

〔動作〕醫者兩拇指分別按壓棘突向下,關節突向前移動,使錯位節段被動旋轉5度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在突然加大拇指頂推力量,擴大節段旋轉運動幅度3-5度,即可整復。

3,坐位下頸椎側屈微調手法

【姿勢】患者坐于凳上,頸部肌肉放松。醫者站于其背后,同側手拇指伸直,抵住錯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對側手掌緣抵住患者頸部根部。

【動作】醫者抵頸根部之手逐漸將患者頸部向對側推擠并盡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側屈至5-10度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頸部側屈幅度3-5度,同時拇指向中線推沖棘突,即可復位。

【臨床應用】適用于整復頸5-6以下節段旋轉錯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找來的中醫正骨操作手法的相關內容介紹,有從事相關職業或對正骨推拿感興趣的學員可以來做個相關的學習了解,想要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可以繼續關注小編的后續文章更新,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為學員設置正骨推拿培訓班,歡迎學員咨詢了解。


上一篇:針灸美容的好處
下一篇:中醫臍療減肥配方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橋東西三旗建材城西路87號院上奧世紀A座 咨詢電話:400-888-9073
滬ICP備18018862號-2 網站地圖 注冊 登錄 招生合作 版權/投訴 免責聲明 更新時間: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