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怎么辦
發布時間:2018-12-21 10:16:09 已幫助:1187人 來源:北京文新學堂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自律,放學回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作業拋諸腦后,其實孩子不自律說到底還是家長的不自律,現在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么都盡力滿足,不忍心讓孩子一個人獨立完成任何事情,在旁邊插手幫助,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做事沒有原則,那么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呢?本文為大家介紹了相關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教育孩子自律問題上,父母需要“能忍”,忍住樣樣辦、事事插手。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在父母過渡控制中慢慢破壞了自控力發展。家長要忍住立即滿足孩子需求的做法,因為對孩子的要求立即滿足會導致孩子學不會等待,很難培養出毅力、耐力、自制力。忍住一味妥協退讓的做法,讓孩子知道原則底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找來的孩子不自律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家長們可以來了解,在以后對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加以應用,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可以繼續關注文新學堂的小編哦。
做“智慧型”父母
讓孩子體驗不自律后果
用孩子起床上學這件事來說,父母可以不去叫醒她,讓孩子體驗因為自己不自律而帶來的后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做一名“忍者”要分情況而定。比如,孩子在商場想買一個昂貴玩具,媽媽忍住不給買,這只是暫時克制了孩子的愿望,并非幫孩子建立了自律。一旦再遇到類似情況,孩子的需要還會爆發。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
當然,家長身教勝過言傳,父母也要做一個自律的人,減少對孩子在形成自律過程中的干擾:比如,明明自己都懶床,還一邊訓斥孩子要早起。
要讓孩子接受并認同行為規則
父母除了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外,還要放手,信任孩子。多給孩子正面肯定,用發現閃光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很重要。父母要用一些小手段和小方法給孩子正面引導和鼓勵,或和孩子一起參與制定規則計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與自律相對應的是他律,前者是自己有主觀意愿,而后者是非情愿。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習慣,關鍵是讓孩子接受并認同行為規則。比如,和孩子充分討論作業安排時間、玩游戲時間。在討論過程中雙方可以討價還價,但最終結果一定是雙方認同尤其是孩子接受認同的。其次,讓孩子授權父母提醒監督權甚至懲罰權。
自律的培養有一個過程,決非一次成功。要允許孩子在執行中出偏差甚至破壞規則、說話不算數,但一定讓孩子授權父母監督直至接受破壞規則的懲罰。這個過程特別考驗父母的耐心、技能和智慧。當孩子沒做到時,交流總結,啟發孩子多說,幫助孩子克服其中的困難,但不等于不堅持規則;當孩子做到了,及時肯定表揚,讓孩子對自律越來越信心和成就。
給孩子建立規則、規矩意識越早越好
給孩子建立規則、規矩意識越早越好。孩子早期的規則需要家長幫助制定,當然家長也是監督規矩是否被遵守的執行者,當好這個執行者,需要做一些。比如,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近期的需求和愿意,再和寶貝一起提前列好計劃表或愿望清單,做好短期約定(如約定當月購買玩具的數量等),或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自律還括自我評價與自我管理能力、專注力,父母應該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加強孩子自律性。父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看繪本等。
小學階段可以幫助孩子制作一個備忘錄,讓其按計劃一條條執行,做得好可以給予小獎勵,獎勵可以是一起去游玩一次或買一本喜歡的書等;初中、高中階段,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生活學習計劃,計劃中要寫清違反規定或計劃需要接受的懲罰。